決戰脫貧攻堅 延吉鏖戰正酣
翟宇佳 本報記者 黃敬亮
雖然是白雪皚皚的寒冬季節,但在延吉市小營鎮河龍村,一棟棟塑料大棚里卻綠意盎然——長勢喜人的蘆筍,讓人們對脫貧致富奔小康充滿了希望。
小營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兩個,貧困戶46戶,貧困人口60人。絕大多數貧困戶因病、因殘喪失勞動力,沒有收入來源,如何幫助他們拓展增收渠道,是脫貧的關鍵。
“精準扶貧,關鍵是要找準路子。我們通過考察發現,蘆筍項目市場前景好,病蟲害少,營養價值高,產量也非??捎^。”河龍村監督委員會主任蘇海立告訴記者,為了建立蘆筍基地項目,河龍村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02萬元,自籌113萬元,成立了鑫燦農業旅游有限公司,并與韓方實行訂單銷售。“目前,我們已經與韓國客商初步簽訂了收購協議,項目建成后,將實現年產值60萬元,利潤達45萬元,每年可提供扶貧資金9萬元。”蘇海立笑著說。
類似這樣的扶貧產業項目,小營鎮共有5個,投入扶貧資金570萬元,已有3個建成投產,今年可帶動全鎮貧困人口60人脫貧,提前完成脫貧任務。
小營鎮只是延吉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。年初以來,延吉市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,一場以著力改善貧困村面貌、逐步提高貧困人口發展能力、不斷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戰役在全市全面打響。
領導重視,信心堅定,帶領群眾邁開步子
脫貧攻堅,任重道遠;造福群眾,時不我待。2015年12月25日,延吉市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,確定全市脫貧攻堅目標,即到2017年,確?,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,貧困村全部出列。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、不愁穿,義務教育、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。實現貧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。
2016年新年伊始,全市35名副縣級領導、450余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統一行動,入村入戶“面對面”與包保村和包保戶進行對接,深入了解貧困戶存在的問題、困難,進一步完善“貧困戶登記表”,準確掌握包保村和包保戶的具體情況。同時,認真分析,找準致貧原因,分類研究幫扶思路、科學制定幫扶計劃,為真正實施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,實現“兩不愁、三保障、兩平均”的脫貧攻堅目標奠定堅實基礎。
靶向精準,政策給力,找準路子拔窮根
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,只有解決好“扶持誰”“誰來扶”“怎么扶”問題,才能開對“藥方子”,拔掉“窮根子”。
想要扶貧,首先要做到精準識別,找準真正的扶貧對象?;谶@一點,延吉市開展建檔立卡“回頭看”行動,126個鎮村干部按照“戶主申請、村民小組提名、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、村委會審查、鎮政府審核、扶貧辦審批”的識別程序和“兩公示一公告”原則,駐村入戶,對已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再識別、再檢查,確保符合條件一戶不漏,不符條件一戶不進。目前,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58戶、899人,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度達到100%。
為了幫助貧困戶早日脫貧、貧困村早日出列,延吉市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、扶貧與扶志并重、精準滴灌與整村推進并行,找準扶貧路徑,咬定目標,精準發力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謀劃扶貧開發項目61個,總投資7366萬元,確定實施14個產業項目,預計帶動549人脫貧。同時,投資24.5萬元,加快推進易地搬遷,為654名“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”人員建檔立卡,落實新農合醫療救治政策,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,由每人每年3600元調整到4200元。
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,延吉市堅持統籌兼顧,通過延續服務業發展態勢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和擴大對外開放步伐等方法,不斷增強經濟發展“內生動力”,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。在日前公布的第十二屆(2016年度)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研究成果中,延吉市入選2016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第63位;入選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(雙創)百強縣市第66位;入選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60位,成為吉林省唯一斬獲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三項殊榮的城市。
這一系列“組合拳”,讓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。預計2016年全市可脫貧652人,完成延吉市全部脫貧任務的72.6%,全市可退出8個貧困村,完成貧困村退出任務的80%。
上下一心,匯聚合力,走活脫貧攻堅一盤棋
眾人團結緊,百事能成功。實踐證明,脫貧攻堅僅靠扶貧部門一家來抓很難奏效,需要各部門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支持,凝聚起強大的扶貧工作合力,構建“大扶貧”格局。
在這個過程中,延吉市建立了覆蓋全市4個鎮、28個涉貧村的脫貧攻堅領導干部包保責任體系,31位市級領導、96個部門單位、469名科級干部走村入戶,肩負起了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的重任。同時,組建了10個以優秀后備干部為主力的駐村工作隊,對貧困村開展精準化幫扶,夯實貧困村發展基礎,逐步改變村屯落后面貌。
市畜牧局為依蘭鎮臺巖村投入資金15萬元,申報圍欄草場天然草地施肥改良項目,改良天然草場100公頃;市發改局籌措30萬元資金為朝陽川鎮三城村修建了三座便橋,對村道進行平整硬化;市財政局及時協調爭取資金100萬元,為小營鎮東光村修建了排洪溝;市人防辦投入資金1萬多元,雇鏟車對三道灣鎮東溝村垃圾場及溝渠進行了全面清理……一件件實事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,讓村民奔小康的底氣更足。
行在奔小康的路上,夢想就在前方。當前,延吉市各族干部群眾拿出“敢教日月換新天”的氣概,鼓起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勁頭,舉全市之力向貧困發起“總攻”。首戰,勝利在望……
原文鏈接:http://jlrbszb.chinajilin.com.cn/pc/paper/c/201612/03/content_4866.html
【責編 胡驍】
http://www.stceliascorner.com/uploadfile/2016/1205/thumb_150_105_20161205104259185.jpg
掃描二維碼關注
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

|